关于开展内涵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

发稿时间:2021-03-10 作者: 浏览次数:335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泰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全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推动学院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提升办学水平,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明德尚能、求实笃行”校训,传承“自立自强、拼搏奉献”山服精神,大力实践学校“通过教育,改变未来”的使命,坚持“服务发展,引领发展”的办学理念,树立“登高必自、止于至善,服务创造价值,实践改变命运”的价值追求,走“产教融合、育训并举”的办学路子,按照“一二三四”发展思路,即围绕“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培树文明、专业的‘山服人’形象”和“建设省内领先、全国一流的服装名校”为目标,坚持“工作项目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人性化”的基本要求,实现学校“主动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领先发展”,通过实施名师培育等十项工程,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积极贡献。

二、主要内容

(一)名师培育工程

落实国家和省、市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形成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建立教师与企业高技能人才交流制度,积极引进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按照学校名师、省名师、国家名师的标准,实施名师递进培养计划,发挥好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每年重点培养10名左右学校名师,实行动态管理。2022年,培养5名左右省级教学名师,“双师型”教师占比达到75%以上。2025年,新培养省级教学创新团队2个左右(含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青创人才团队、技能大师工作室),省级名师(含教学名师、青年技能名师、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主持人)3名左右,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左右,实现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主持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承担国家级教育教学改革试点、获国家级奖励(全国高校黄大年式团队、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获奖)等零的突破。2035年,四大国家级指标全部实现突破。(责任部门:教务处,组织人事处、各系)

(二)专业提升工程

根据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社会建设发展的需要,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创意产业等人才紧缺专业。优化专业结构,构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结构合理、特色鲜明、龙头重点与相关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做大做强服装、艺术、财经、商贸、信息等一批有较强社会影响力优势专业集群。建立适应产业升级、大数据和智能技术环境需要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质量评价机制和预警调控机制。重点建设服装设计、现代商务、艺术设计等省级品牌专业群,提升专业(群)建设层次水平。一是建立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实施产教融合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技能大赛内容、“1+X”证书等融入课程体系,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二是深层推进“三教改革”,坚持“以学生的学习成效为中心”,以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打造高效课堂。以“技能竞赛月”为载体,精心组织和鼓励师生参加各类专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实现全省、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新突破。三是实施“学分制”改革,合理设置课程模块,积极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建立与学分制管理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制度,制定学分制收费管理办法,改革后勤管理与服务方式,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条件建设,为学分制教学与管理系统的建设与运行提供高质量的技术保障。四是改进职业教育评价机制,以省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年度考核指标、专业(群)发展水平考核指标为依据,改进评价办法,强化评价评估结果运用。到2022年,形成以服装、艺术类专业为龙头,以财经、旅游类专业为特色,以智能制造、虚拟现实类专业为重点的专业发展格局,争取设立教育类专业,新建成1个省级品牌专业群。到2025年,新建2个省级品牌专业群、1个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1个专业群达到“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计划”水平。到2035年,3个专业群达到“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计划”水平。(责任部门:教务处,各系、各部门)

(三)科研创新工程

坚持科研提升创新能力、促进人才培养、服务学院与社会发展的原则,以服务“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的整体布局为使命,不断提高师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科研工作质量、效率与标准。完善科研成果考评标准,建立重点科研项目资助和优秀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完善科研管理制度体系,提高科研管理精细化水平。打造科研工作骨干队伍,建立科学激励机制,培育“学术导师”“科研名师”“艺术大师”,激发教师参与科学与技术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善和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度,鼓励教师开展专利研究、软件开发等,促进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建立产学研用联盟,打造产学研用互动服务平台。申报省级技术研发和推广服务中心,成立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优势学科专业研究所,建立市级技术技能名师工作室,力争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理论实践研究,更好地为学院改革发展服务。到2025年,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科技竞赛项目、科研成果参评获奖和艺术作品参评获奖等指标取得较大突破,科研成果转化率、发明专利数量等指标达到全省高职院校的中游水平。到2035年,达到全省高职院校的先进水平。(责任部门:科研处,教务处、各系)

(四)产教融合工程

完善校企合作办法和引资入校、引企入校工作机制。加大与大型国企、央企等知名企业合作力度,推进专业共建、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等合作办学。完善和推广“将学校办到企业,将企业引进学校”的办学模式,整合校企优势资源,提升产教融合的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化校企合作,稳步提高订单培养、学徒培养、合作企业接收学生实习数占在校生总数的比例。探索建设“专业协同、产业化发展”的产教融合办学模式。进一步激活泰安市纺织服装职业教育集团的活力,积极牵头成立省级及以上职教集团,实现政、企、校三方联动。到2022年,每个专业至少与2个国内名企、3个省内名企、5个市内大中型企业(或行业内有影响力的市内企业)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到2025年,全院要与300家以上企事业单位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至少建立1个产业学院。到2035年,建立2个以上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争取成为国家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试点单位。(责任部门:对外合作办公室,教务处、各系)

(五)文化育人工程

1.校园文化建设。整体规划建设校园文化,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以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为载体,打造校园文化品牌。一是逐步完善体现学院特色的精神文化体系深入挖掘和弘扬学院精神文化内涵,打造学院文化品牌。二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开展榜样人物学习教育活动,培育和选树先进典型,塑造向上向善校园新风。三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法治文化、廉洁文化、“红色”文化和泰山文化教育。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活动,引导高雅艺术、非物质文化、民族民间优秀文化走近师生。开展廉洁文化系列活动,建设“廉政文化墙”“文化长廊”等,营造勤政廉政、崇廉尚洁的浓厚氛围。挖掘革命文化的育人内涵,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复兴重任”主题教育活动,利用重大纪念日契机开展革命文化教育。大力弘扬泰山文化,激励广大教职工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四是重视网络育人。鼓励师生积极参与文化作品创作生产,优化成果评价。五是推动环境文化建设。进一步丰富学院形象标识,进行文化空间与景观小品打造,完成校内建筑、道路、景观等的命名工作,推动“一系一精品、一系一特色”文化建设,实现校园湖、园、路、馆、楼建设达到使用、审美、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六是巩固文明校园建设成果。着力培育“创建文化”,涵养“文明自觉”,积极创造条件,争创全国文明校园。(责任部门:宣传处,各系、各部门)

2.活动育人实践。充分发挥各类活动的育人功能,按照“第二课堂活动系列化、第三课堂活动主题化、各类活动层次化”的要求,系统设计并实施各类育人活动。一是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教师节表彰、重大纪念日、传统节日等契机开展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学生公寓开放日、图书馆开放日等活动,增强师生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是专业特色活动。充分发挥专业育人功能,围绕中华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美育、技艺技能创新等,精心组织教育教学成果展示。三是文体艺术活动。精心打造校园文化艺术节,举办好学院运动会、篮球赛等,争取在市级以上体育比赛中实现更大突破。四是社会实践活动。培育建设一批实践育人与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广泛开展社会公益、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推动专业课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志愿服务、军事训练、劳动教育等载体有机融合,形成实践育人统筹推进工作格局。(责任部门:学工处(团委),各系、各部门)

3.文明养成活动。认真贯彻《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培树文明、专业的“山服人”形象。聚焦日常生活“关键小节”,深化 “文明言行”“文明就餐”“文明排队”“文明旅游”“文明上网”“做志愿者”“垃圾分类”等实践活动,引导师生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养成文明好习惯,培育时代文明新风尚。重点做好:加强文明礼仪教育,从言行举止等方面养成文明习惯;建立文明纠察制度,提醒并纠正校园内的不文明现象。倡导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多措并举开展“垃圾分类”好习惯养成实践活动,使师生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100%,参与率达到100%,正确进行垃圾分类投放。倡导养成“文明就餐”好习惯,大力推行“光盘行动”,大力普及“公筷公勺”,使健康用餐、绿色用餐、文明用餐的理念深入人心。(责任部门:宣传处、学工处(团委),各系、各部门)

4.建设书香校园。全面推动“书香校园”系列读书活动,实行校级、院级、班级三级责任工作制度,要求学生每学期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经典书籍,并将阅读纳入学分制。通过开展校园读书月、班级读书会、读书分享会、读书沙龙及“山服悦读者”“山服朗读者”等方式,在全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促使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实施图书馆升级改造工程,丰富图书馆藏和电子图书,为各类阅读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责任部门:图书馆(信息中心),各系、各部门)

(六)质量提升工程

1.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建立常态化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机制。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不同层面,构建包括专业建设、课程教学、学生教育、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等各领域在内的覆盖全员、贯穿全程、纵横衔接、网络互动的常态化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质量管理。大力推进“三全”育人模式综合改革,形成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在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等方面走出一条特色路子,打造山服育人模式新特色、新品牌。(责任部门:教务处、学工处(团委),各系、各部门)

2.提升生源和就业质量。牢固树立招生重中之重的地位,逐步改进完善招生工作办法,打造专业化的招生骨干队伍,提升宣传手段和成效,保持在校生规模稳中有升,逐步提高生源质量。提高就业创业帮扶能力,拓宽自主创业渠道,积极为毕业生提供适配性较高的岗位,让毕业生有较好的发展空间、较满意的收入,实现有尊严、高质量就业。到2025年,使学院高考招生投档率达到80%以上,新生报到率达90%以上,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平均不低于95%。(责任部门:招生与就业指导办公室,各系、各部门)

3.智慧校园建设。以“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创新与改革试点学校”建设为抓手,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办学治校融合创新,积极争取省、市配套专项扶持资金,加强与企业深度合作。促进信息化与教学深度融合,持续实现信息化办学环境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有效联动,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扩展信息化保障与服务功能,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进一步提高网络教学覆盖率,面向社会开通在线精品课程,为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员提供规范、便捷的在线教育服务。(责任部门:图书馆(信息中心),各系、各部门)

4.重点项目培育。集中全院人力、物力、财力,重点建设九个项目:一是办学层次(专本贯通培养、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职业技术师范本科)提升培育项目;二是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培育项目;三是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培育项目;四是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培育项目;五是国家级教学名师培育项目;六是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培育项目;七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培育项目,并积极承办省级以上技能大赛;八是省级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职业教育集团培育项目;九是国家、省市其他重点建设项目。(责任部门:教务处,各系、各部门)

5.国际化建设。建立服装学院特色“双元制”模式,实现服装、艺术等优势专业对外合作办学的实质性突破。积极与国(境)外知名企业和高校等机构合资办学,力争在国(境)外建设“鲁班工坊”,实施中青年教师海外研修计划、学历提升计划。服务企业“走出去”,加快推动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互通互认,试点证书培训资源双向交流,提升技能证书国际化水平。加快与意大利、德国、韩国、日本及泰国、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大学校校合作的对接力度,实现学院教育教学国际化,师生互访、成果交流常态化。(责任部门:对外合作办公室,教务处、各系)

(七)技能服务工程

按照“校内服务产业化,校外服务规模化”的要求,提升技能服务能力和水平。紧紧围绕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等重大工程、泰安市区域性大型智能(仿真)实训实习基地、泰安市第二公共实训中心、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旅游实训中心的社会功能,承担更多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任务。逐年提高毕业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比例。积极面向泰安各企事业单位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社区老年人等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技术服务、各类培训及专利转化到款额。进一步完善培训机构、人员配置和管理职能,建立健全学院开展培训工作和技术服务创收的任务目标和激励政策。自2021年起,非学历培训人次占全日制在校生人数的比例年增20%以上,到2025年,非学历培训人次达到全日制在校生数1.5倍以上。(责任部门:培训处,教务处、各系)

(八)重点建设工程

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优化校园规划,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办学条件。到2025年,建成4万平方米的大型智能(仿真)实训实习基地,升级教学实训实验设备场所;建成1万平方米的学生公寓,逐年改造老旧学生公寓,新建、改造人才保障性租赁型住房,进一步提升师生住宿条件;建设标准运动场和风雨球场,促进体育运动设施条件达标;建设医疗服务中心(教工之家),满足师生就医和院级防疫需求,丰富师生精神文化生活;建设创意实践中心,引进一批高水平项目入驻学院。(责任部门:总务处(后勤服务中心),财务处、教务处、学工处(团委)、各系)

(九)平安校园工程

健全完善“全员参与、全面防范、全时衔接、全域覆盖、快速反应、快速处置”的安全工作机制,建设平安校园。全面落实学校综治工作责任制,实行安全稳定工作“一票否决制”。进一步建立健全综治工作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稳定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和应急处理预案,完善运行机制。认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及时排查整治各类隐患,做到年度有计划、月初有安排、月底有总结。加强对师生员工的安全法治教育。深入开展“安全稳定月”“消防安全教育日”“网络安全”“防电信诈骗”“反邪教”活动,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及演练。持续推进“平安校园”创建工程,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落实校园国家安全责任。(责任部门:保卫处,各系、各部门)

(十)暖心服务工程

服务教职工的需求,解决教职工的后顾之忧,为教职工建设一个温暖如家的工作环境。建立网上综合服务办事大厅,梳理审批事项,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增设教职工餐厅,解决教职工中午就餐问题。积极与市内优质中小学学校、幼儿园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帮助协调解决教职工子女入学、入托问题。提升后勤服务和物业管理水平,以人性化服务为宗旨,以社会化合作为支撑,以绩效化考核为手段,全面提升服务质量。通过组织开展为教职工送温暖、系列文体活动等方式,增加教职工获得感、幸福感。(责任部门:工会,各系、各部门)

三、保障措施

(一)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全面实施“党建+”工作,把党建工作融入学院发展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和日常工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事业发展提供蓬勃动力。积极开展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双带头人”工作室等创建活动,开展争夺“党员先锋岗”“先进党支部”活动,充分发挥好学生党校等教育阵地作用,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打造“高擎党旗、铸魂育人”山服党建品牌

(二)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考核奖惩。学院内涵提升行动工作是一项关系学院长远发展的系统工程。为确保工作顺利开展,成立学院内涵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任组长,院长任常务副组长,各分管院领导任副组长,各系、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党委(院长)办公室,负责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落实。对“十项工程”和重点培育项目,各牵头部门要制定详细的建设规划、年度计划和工作方案,明确牵头领导、责任部门和具体责任人。内涵提升工作成效将作为干部任用、职称评聘、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严格进行考核奖惩,对于取得重大突破的部门和个人,给予隆重的表扬奖励,对敷衍塞责、工作不力的,进行严肃追责问责,确保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三)健全体制机制。认真承接并用好学院办学自主权,积极对接有关部门,落实办学自主权,激发办学活力。完善院系两级管理,优化机构设置,转变工作职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完善考核奖惩和干部评价机制,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增强考核的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实行职称评聘、绩效工资改革,激发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实施“法治山服”战略,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构建以党建制度体系、行政制度体系、学术制度体系、群团制度体系和部门制度体系为主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完善以领导决策体系、行政执行体系、学术治理体系和监督保障体系为主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

(四)完善经费保障机制。积极适应“基本保障+发展专项+绩效奖励”的财政拨款制度的改革要求,争取和落实生均拨款增长机制,完善引资入校、引企入校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接受社会捐赠管理办法,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共建,多方募集社会资金。逐步化解学院债务,积极争取专项扶持资金、使用政府债券、申请增加财政投入,促进财政经费稳步增长,为学院建设发展提供资金保证。